曾差點被美國人收購,國產機械龍頭成功翻身,一年凈賺55億
在全球前五的機械巨頭中就三家是中國廠商,不僅如此,國產機械制造還拿下了28個賽道第一,作為我國機械排頭兵的徐工集團更是創(chuàng)造了年收55億的好成績,然而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家企業(yè)在早年前卻險些被美企所收購。
徐工集團究竟是如何成功翻身的,在全球工程制造50強排行榜中徐工集團一舉拿下第三的好成績,同時還成為國內排名最高的企業(yè)堪稱是中國機械制造的排頭兵,不過雖然徐工當前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在發(fā)展過程中該公司卻險些被美企收購,早在1989年徐工在成立之初國內市場竟有不少知名機械廠商在搶奪市場,當時留給徐工的生存空間可謂是少之又少,不僅如此,當時徐工還面臨著制度不合理、高管亂用公款的諸多問題,所以公司長期處于內憂外患的狀態(tài)虧損情況也始終不見好轉,直到2006年,徐工的隱患問題終究還是爆雷了而老美的凱明公司,則計劃用40億收購徐工85%的股份,不可否認的是這筆錢足夠解決徐工的燃眉之急,也會讓徐工成為一家美企成為幫老美賺錢的工具,好在當時職場徐工的王民并沒有同意交易而決定對徐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成為徐工的新起點,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徐工不僅解決了虧損問題而且業(yè)績還扶搖直上,成功將產品出口到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化身國際知名的機械巨頭。
徐工之所以能成功翻身在我看來主要的原因有兩點,首先是徐工根治了管理層問題,提升了企業(yè)的運作效率,其次是通過收購海外企業(yè)獲得了更多的技術儲備,這是幫助徐工成功打開海外市場的最大助力,比如德國施維英公司的收購案,收購該公司后用了國際地位獲得大幅提升年營收輕松突破千億大關,最關鍵的是,徐工這回改掉了之前焦躁的毛病對業(yè)績高速增長的同時還不忘加大研發(fā)力度,使得設備的競爭力和口碑都可以持續(xù)提升,受此影響徐工的品牌價值也水漲船高。
在2021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fā)布的世界品牌500強中,徐工連續(xù)三年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唯一入圍的品牌,并且名次在一年之內就提升了395位位列第14,如今全球前五的機械制造巨頭,中國廠商就占據了三席,不僅如此,中國工程機械制造還拿下28個細分賽道第一,與此同時在2021年里,徐工還拿到了凈月高達55億到六十億的好成績,同比增長了47%到60%,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未來新能源技術與工程機械設備必然會融合到一起而已經率先研制出新能源工程機械設備的徐工,有望在該賽道斬得先機并且隨著我國對于基建投入的持續(xù)增加,工程機械設備的需求也會再次上漲而作為本土龍頭,場上的徐工受國產替代風潮的影響也將有望成為最大贏家。
綜合來看徐工乘著時代發(fā)展東風,在市場利好的背景與自身努力的情況下,有望開創(chuàng)出一片新天地。